承岐黄薪火、传国医精髓,让我们跟随陕西中医药大学推出的《名医风采》系列报道,追随名医名家的铿锵足迹,感受至精至诚的杏坛芬芳,聆听诲人不倦的谆谆教诲,感受敬佑生命的赤忱之心…… 现推出《名医风采》第三十六期: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昝强。
个人简介
昝强,男,中共党员,主任医师、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第三届陕西省名中医。曾担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科主任、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、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书记。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、骨质疏松专委会主任委员,中华中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务委员,陕西省中医骨伤学会副主任委员,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,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等。
所获荣誉
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、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及三等奖1项、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。
擅长领域
擅长诊治各种骨折、脱位、骨质疏松及骨关节退行性疾病,开展髋、膝关节置换术,以及针对骨肿瘤的大段异体骨移植术等多项保肢手术等。
展开剩余75%先进事迹
一、融汇中西,医术精湛
昝强师从李堪印、朱长庚、李彦民、刘德玉等名师,自1986年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,三十五载如一日深耕中医骨伤科临床一线,在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诊治领域积淀深厚。他累计完成上万例创伤骨折内固定、膝/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,显著缓解了股骨头坏死、膝骨性关节炎等患者痛苦;创新开展大段异体骨移植等保肢技术,为骨肿瘤患者保全肢体、避免残疾带来了希望。面对老龄化社会激增的慢性疼痛问题,他融汇中西,深挖中医精髓。针对膝骨性关节炎,提出“病在关节,根在肾脾”的核心观点,认为肾虚为发病之本,脾虚则肌肉失养,终致筋骨痿弱。治疗上强调“护先天(肾)、养后天(脾)”,健骨强筋、肌骨并重,显著提升临床疗效。他深刻剖析骨质疏松症,指出肾精亏虚为根本,肝失疏泄、脾胃虚弱是重要病机,血瘀加速病情发展,治疗上强调注重调养精神、平衡阴阳、合理饮食、补益气血、适量运动及养神练形,具体防治策略为未病之前,注重补气养形,防患于未然;已病之后,需辨证求因、标本兼治,并凝练出疗效显著的验方“强骨汤”,惠及广大患者,深受认可。
二、言传身教,桃李芬芳
昝强始终将师德置于首位,秉承“先做人,后做事”的育人理念。执教多年,主讲《中医骨伤科学》《中医骨伤科基础》《中医骨病学》等核心课程,授课深入浅出,讲解透彻,耐心答疑,深受学生敬爱。学业上,他一丝不苟、严格要求,引导青年医生在实践中砥砺成长,勇于创新,提升团队技术水平,积极推广新技术,其严谨踏实、言传身教的教风深深影响着后学。他视学生如己出,关爱有加,是学生心目中公认的良师。作为研究生导师,他倾力指导每一位弟子的临床实践、论文设计与撰写,培养的55名研究生均顺利毕业,其中5人考取博士,为中医骨伤科事业输送了大批骨干人才。其真诚待人、师生互动、教学相长的风格,使他成为学生们信赖的良师益友。为传承学术薪火,他先后在陕西省商洛市中医院、周至县中医医院等多地建立了名中医传承工作站,培养继承人14名,并通过定期授课、查房、坐诊及工作指导,强化守正创新,持续提升基层医疗骨干的业务能力。
三、守正创新,成果丰硕
在深耕临床与教学的同时,昝强始终将科研创新视为学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构建了“临床实践—问题导向—科研攻关—成果转化”的闭环体系。他善于从门诊疑难病例、复杂手术场景及教学反馈中提炼关键科学问题,组建多学科团队开展系统研究,运用病例对照、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试验等方法,不断总结诊疗规律,探索创新技术路径。凭借扎实的临床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,他笔耕不辍,个人独立撰写及指导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累计百余篇,其中SCI收录3篇,有力推动了学科交流与发展。他积极参与学术专著建设,参编《中医骨病学》《中医正骨学》《实用中医正骨手册》等著作,系统总结了宝贵的临床与学术经验。在科研项目方面,他组织并参与课题研究10余项,其研究成果荣获市级先进科技成果奖5项。这些丰硕的科研成果,不仅是对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凝练,更是推动中医骨伤科学术进步和诊疗水平提升的重要力量,充分体现了其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精神与转化能力。
坐诊信息
周二上午: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病区门诊
周四全天: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疼痛门诊
来源:陕西中医药大学
发布于:陕西省万隆优配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-配资门户平台官网-炒股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