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回,我们提到,随着战事的推进,鬼子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决定对晋中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,恰逢此时,筱冢义男借机发动了A号作战计划。这一系列动作让八路军各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,为了突破日军的包围圈,他们展开了顽强的反抗。
其中,独立团在李云龙的指挥下,继续采取进攻式突围,然而,这也导致孙德胜指挥的骑兵连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。经过一番惨烈战斗,骑兵连全体战士英勇牺牲,尽管独立团在李云龙等人的带领下成功打开了包围圈,但依然没能摆脱日军的步步紧逼。最终,独立团经过惨重的代价,只有一半的将士幸存,冲破了重围。
那么,常胜的李云龙为何这次突围战竟打得如此惨烈?
展开剩余82%一、
日军发动这次大扫荡的目的明确,一是摧毁八路军的指挥体系,二则是消灭八路军的129师。面对如此险境,独立团迅速召开动员会,团长李云龙制定了作战计划,决定以进攻的方式进行突围。接着,政委赵刚发表讲话,提到这次任务极其艰巨,既要保护百姓,又要尽到作为军人的责任,意味着将面临重大的牺牲。
李云龙下达了突围命令:“全团分批出击,打破敌人的包围圈,掩护百姓转移,准备战斗!”
接下来的战斗中,独立团在李云龙指挥下伏击日军和伪军,骑兵连主动出击,成功打开缺口,为其他部队突围提供了机会。除了骑兵连冲锋陷阵,李云龙和赵刚等团领导也在前线拼搏,甚至李云龙亲自留下来操作机关枪,为大家掩护,直到敌军逼近,才无奈摧毁枪械撤退。
当魏大勇带来消息称骑兵连被困时,李云龙清点队伍,发现仅剩两个连队:“和团部一块的只有一营的一连和三连,其余的都分散突围了。”尽管他一度想救出骑兵连,然而在无力的冲锋后,他决定忍痛撤退。
二、
说到骑兵连的全军覆没,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。众所周知,李云龙是空降到独立团的,最初随身带来的是张大彪等骨干,后来甚至通过将其降级为加强连连长的方式,增加了战斗力。随着独立团逐步壮大,李云龙建立起了自己坚强的部队基础,包括了张大彪的加强连、孙德胜的骑兵连等。而骑兵连因其装备和马匹的特殊性,得到了李云龙的特殊偏爱。
骑兵连的高层被调侃为“宝贝疙瘩”,可见其在团内的重要性。然而,正因为其特殊,李云龙才不忍心让骑兵连作为掩护部队,而是让自己的心腹连队留下来,亲自带领骑兵连突围。但没想到,所有人都未能逃脱。
三、
李云龙的独立团在突围时,由于各营分别行动,最终留下来的心腹部队决定为大部队掩护。与之对比,其他的部队(如二营和三营)成功突围,而李云龙带着最亲近的部队阻击敌军。
在如此困境下,骑兵连却成了最难突围的部队。尽管按照常理,骑兵应该比步兵更容易突围,但事实上,骑兵连全军覆没,给独立团留下了深刻的教训。虽然其他部队成功突破,但他们依然不会责怪李云龙,因为骑兵连在掩护撤退时,已经为大部队牺牲了。
四、
突围至辛庄后,李云龙的部队稍作休整。然而,鬼子的反应迅速,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李云龙的残部并进行了包围。经过一番苦战,李云龙检查了一下队伍,发现仅剩下六十余人,且大部分都是伤员。此时,李云龙决定分兵两路突围,自己带一队,赵刚带一队。
可惜,李云龙的队伍在途中发现了未撤离的百姓,为了保护他们,几乎全军覆没,最后只剩下李云龙和魏大勇成功突围。而赵刚则相对幸运,他通过伪装成功逃脱,发现李云龙未能准时汇合后,带领队伍返回救援。
五、
突围战结束后,独立团的损失惨重,尤其是李云龙的嫡系部队——一营和骑兵连。李云龙的部队中,约有三百多人未能突围,伤亡接近90%。仅有张大彪带领的二连成功突围,其他连队损失严重。
同样,129师386旅的其他团也未能幸免。新一团和新二团的损失也相当惨重,其中新一团的损失最小,而新二团则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二。
六、
新一团的损失相对较轻,这和其装备和训练水平密切相关。李云龙曾经提到过,新一团的装备有九二式、歪把子等,火力上占据优势。而新二团则因为新成立,装备不足,战斗力较弱,造成了较大的损失。
七、
从战斗总结来看,八路军损失惨重的原因,不仅仅是装备不足,战斗人员素质下降,还与敌人的战术密切相关。像关家垴之战这样的失败,暴露了八路军在面对日军大扫荡时的弱点,导致敌人加大了扫荡的力度,造成了更多部队的伤亡。
彭老总虽在战斗中做出了大胆决策,但正是这场战斗的失败,才让日军在后期能够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扫荡,造成了八路军在之后的战斗中更加困难。最终,八路军不得不采取分散突围的策略,形成了以连、排为单位的战斗模式,像狼牙山的五壮士一样,更多的战士以班为单位执行任务。
而这段历史,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当时战斗的复杂与残酷,虽然最终八路军获得了胜利,但在这场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同样令人痛心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万隆优配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-配资门户平台官网-炒股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