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止日期已经过去,在给14个国家发出关税通牒后,特朗普政府决定再与中国进行进一步沟通。
当对等关税的最后宽限期到期时,特朗普迅速给日本、韩国等14个国家的领导人写信,告知他们从8月起,美国将对这些国家征收25%至40%的关税,信件内容几乎没有差异。特朗普在信中假装表现得非常宽厚,声称这个税率其实已经是他妥协的结果。如果美国真要解决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,税率恐怕不会这么低。
尽管如此,特朗普口口声声强调要“消除贸易逆差”,但这一目标本身就存在疑问。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关税政策,不仅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大趋势相悖,也可能进一步激化国际经济关系。特朗普似乎并不在乎这些,他的核心目标是迫使上述国家在8月前做出让步。比如,要求将产业链转移至美国,开放国内市场,消除贸易壁垒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愿意考虑适度下调税率。
不过,即便是最理想的情况,也不过是像越南那样,通过一番讨价还价,将税率减半。某种程度上,这封信的确带有最后通牒的意味,但并不代表一切都已定局。各国依然可以继续与美国谈判,只是谈判的时间已经变得非常紧迫。
展开剩余75%特朗普自己也清楚,这一政策落地后的后果可能会让美国经济遭遇不小的冲击。宽限期到期后,虽然关税的立即生效被推迟到8月,但特朗普显然意识到这可能会引发类似4月时的市场震荡。事实上,仅仅是宣布这一新税率,已经让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,这本身就足以反映出政策的潜在风险。
为了规避风险,特朗普只能选择一种折衷的做法:一方面释放强硬信号,另一方面又留有谈判的余地。这既是一种战略性的妥协,也可能是在对这些国家进行“服从性测试”。然而,对于明眼人来说,特朗普这次的极限施压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力。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,正是通过一次强硬的关税战,美国才最终坐回了谈判桌。其他国家很难效仿这种手段,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,特朗普的策略并非完全适用。
印度倒是公开表示,要根据“实力地位”与美国谈判。虽然莫迪政府并没有收到特朗普的信函,这也说明美印之间的关系依旧维持得不错。印度扬言要进行对等反制,其实也是一种谈判策略。
对于其他国家来说,特朗普的这封信可谓是个棘手的问题。各国既要考虑如何回应美国的要求,又要避免让步过多,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。这个平衡点并不好找,单靠妥协或是绥靖政策,根本无法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。
与此同时,美国也在做两手准备:一方面对那些尚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发出新期限,另一方面则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,推动之前达成的协议框架落实。
在特朗普向14国发出关税通知后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立即向媒体透露,他期待能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与中国进行再度会谈,讨论贸易等一系列问题。他还表示,之前在日内瓦和伦敦的谈判“愉快”且“富有尊重”,并强调如果中国愿意,双方依然可以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。
虽然这些场面话听起来十分客套,但目前中美之间的互动,言辞的作用已经变得微乎其微。中国更加注重美国的行动而非言辞。贝森特提到的“其他问题”,基本上也不会脱离经贸范畴,毕竟作为美国财政部长,他的工作核心依然是经贸议题。与此同时,只有中美经贸协议接近落实,双方的互信基础才足以支撑其他领域的合作。
接下来,贝森特除了要和其他国家进行关税协议谈判外,还需要紧密跟进中美协议的进展。对于美国财政部长而言,接下来的几周可能是其工作最为繁忙的时期。至于中美的经贸互动,目前来看,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进展还是相对平稳的。中国依法审批稀土出口,而美国则在逐步取消对中国的一些出口限制。整体来看,虽然局势并未发生重大变化,但这也是一种相对平静的局面。
美国并不希望在这个敏感时刻再引发新的问题。一旦中美之间出现任何意外,其他方向的经贸谈判可能会受到连锁反应的影响。换句话说,只要中美经贸关系保持稳定,美国将能有更多精力处理其他未完成的贸易协议。
从中国的角度来看,虽然我们并不排斥与美国进一步接触,但目前双方都在为创造更为积极的互动氛围而努力,以期尽早达成协议,彻底翻篇关税战。然而,想要一切按部就班,显然有些不切实际。如今的稳定局面其实非常脆弱,任何突如其来的变化,都可能打破现有的平衡。中美双方都希望这种变化尽可能晚一些发生,而对于那些悬而未决的分歧,也只能静待时机,逐步解决。
与美国打交道,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定力。既然美国想谈,我们也会静观其变,看看他们究竟打算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万隆优配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-配资门户平台官网-炒股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