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,终于彻底撕掉了过去那些遮羞布般的滤镜。银幕上,不再出现那些“人性未泯”的日本兵,也没有那种“被骗上战场的日本普通人”,更没有“突然良心发现”的日军角色。观众也不用再忍受那种陈词滥调——比如“敌人只是军国主义者,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”之类的说法。更不会再听到那种早已被历史否定的幻想:“中日人民团结一致,共同对抗法西斯!” 这部电影干脆利落地亮明了态度:“我们从来不是朋友!”
要理解“军国主义”的真正含义,不是简单的几个高官挑起战争,而是举国体制下的全民动员——每个人都参与了战争机器的运转,这是一场国家与国家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生死决战。《南京照相馆》就以中日双方的普通人作为缩影,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体制下的冷酷与残暴。
故事的男主角阿昌由刘昊然饰演,他就像寓言里那个淳朴的农夫,代表着千千万万善良纯粹的中国百姓。而与之相对的,是由一个日本人伊藤所代表的极端反派,他伪装得谦逊有礼、平易近人,实则是一条冷血毒蛇。他会在街头用珍贵的粮食喂流浪狗,但对周围遍地的中国人尸体却视若无睹;他表面上送给阿昌夫妇两张出城证,背地里却下令遇到相同编号者一律格杀。
伊藤没想到的是,中国人民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。当阿昌意外发现冲洗出的底片里,竟是一幕幕日军在南京城内屠戮、放火、奸淫的真实影像,他毅然决定冒死将照片传出。而王骁饰演的照相馆老板金承宗和全家,则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场以命换真相的行动。他们不怕死,因为他们知道,真相比命更重要。
展开剩余69%电影在塑造敌人形象上,也没有停留在“低级鬼子”的脸谱化层面。一个不识字、连话都说不清的日军士兵固然是敌人,但一个能吟汉诗、精通中国文化的日本人,才是更危险的敌人!他们表面上理解中国,骨子里却打着更精明、更致命的算盘。影片借“摄影师伊藤”这个角色,精准还原了那种“文化精英面具下的战争野兽”。这个角色的原型显然参考了现实中被誉为“电影大师”的小津安二郎——此人在侵华战争中服役近两年,亲历淞沪会战和南京攻城,所属“瓦斯部队”甚至在长江沿线多次使用毒气,并直接参与了南京大屠杀。他还用摄影机拍下了屠杀中国百姓的影像,并记录在他的战地日记中。这部电影的突破之处,正在于它不再妄图为侵略者洗白。
以往的同类影片,总要加入几个“有良知的日本兵”,意图让观众相信侵略者中也有“好人”——这种设定,现在看来既可笑又令人反胃。《南京照相馆》则彻底抛弃了这种虚伪的构建,通过男女主角的对白毫不掩饰地表达:“我们和他们,不是朋友,永远都不是!”“日本人,是畜生,从来没把我们当人!”
更难得的是,这部电影也没有给国民党粉饰太平。它清晰描绘了抗战时真实的面貌——基层士兵奋力抵抗,连抓壮丁的警察都被赶上战场拼命厮杀;而国民党高层却早已逃离,没有组织撤退、没有战前动员,抛弃了士兵和百姓,只顾保命。溃军抢劫民众财物,督战官对逃兵和难民下令开枪,然后大家一起被日军屠戮。这些镜头让人透不过气,却也让人看清了:敌人不止一个方向,有时候懦弱和背叛比敌人的枪更可怕。
整部电影的情绪,是愤怒的,是沉重的,是令人屏息凝神的。导演申奥将战火中的挣扎和无助,揉进了一张张底片、一个个角色、一场场血腥场景里。他没有故作煽情,却字字泣血、句句锥心。
尼采曾说:“凡杀不死我的,必将使我更强大。”1937年,以阿昌为代表的中国平民用血肉之躯抵挡铁蹄,留下了最真实、最沉痛的历史证据。2025年,申奥则通过《南京照相馆》,把这段铁证变成了一把利刃,刺向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伪善面具,直面日本右翼的否认与洗白。影片用最直白的话告诉他们:“我们不是朋友,从来不是,也永远不会是。”
如果这样一部电影都得不到应有的掌声与共鸣,那我们就该问自己:观众到底是对电影无感,还是早已麻木,忘记了民族的伤口与血债?
复兴之路,绝非轻松坦途。今日之中国,仍需一代代人扛起记忆的大旗,紧握信念的刀锋,时刻准备斩断那些妄图重演历史悲剧的黑手。敌未灭,警钟不该息。古人云:“九世之仇犹可报乎?虽百世可也!”
——山川异域,誓不共戴天!
发布于:山东省万隆优配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-配资门户平台官网-炒股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